波罗的海(Baltic Sea)是中欧和北欧之间的陆间海,介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瑞典部分、欧洲大陆和丹麦诸岛之间。
9/1/2016 清晨,从丹佛出发经美国首都,丹麦首都哥本哈根(Copenhagen)于9/2上午到达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(Helsinki).
9/3晚九点,游轮从赫尔辛基出发,沿途停靠的圣彼得堡(St Petersburg)爱沙尼亚首都塔林(Tallinn)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(Stockholm)9/9清晨到达徳国的罗斯可托克(Rostock )乘火车到达首都柏林,我们的旅行就在这个城市结束。一路经过六个国家的首都。
丹佛机场
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
四个小时后到达机埸
在机场准时登机,祈祷着飞机也能准时起飞,因为我们下一趟飞机转机时间只有50分钟。结果登机后一小时才起飞。在飞机上我们急得毛焦火燎,看来已经没指望赶上下一趟班机了,下一步怎么办呢?哈!运气不错,飞机起飞后加速了,只比原计划的时间晚了10分钟到达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的机场。 但只有四十分钟啊,下飞机后一路小跑,找到入关口,排队等入关,再找到转机口,真幸运!还有几个乘客正在登机⋯⋯ 有惊无险!
哥本哈根上空
哥本哈根入境,护照上又多了一个国家的入境城市
哥本哈根机场飞机上等待起飞
赫尔辛基上空
赫尔辛基
芬兰的首都以及全国最大城市。她有 “波罗的海的女儿” 的美誉。城市坐落在一个半岛的尖端处,并有315座岛屿。市中心区位于该半岛的南部,人口密度非常高。
赫尔辛基位于爱沙尼亚塔林北部约80公里处,距离西南的瑞典斯德哥尔摩约400公里,西距离圣彼得堡约300公里。这三座城市与赫尔辛基历史一直有密切。
我们在这里只有一天时间,因为出发前做了一些功课,走马观花,主要景点几乎都点到。
赫尔辛基第一印象
赫尔辛基城市交通卡
机埸市区公交车站
假日旅馆,我们入住的地方,大枢纽站附近,交通(火车,电车,公交车)极为方便。
火车站
火车站里最气派的歺馆竟然是…
本想找一个有当地特色的歺馆吃午饭,但转了半天都是简单快歺。只有 Burger King 看上去顺眼,因为在美国从没见到过这么大气的 Burger King,所以就在这里将就一下。
芬兰堡
位于赫尔辛基海湾内侧的芬兰堡是曾经的军事要塞,1991年被教科文组织列在世界遗产名录之内。
18世纪初期,芬兰还处于瑞典人的统治下。为了防御势力日益增大的俄国的侵略,瑞典人决定在赫尔辛基近海的6个岛屿上修建堡垒。
从城里到芬兰堡有渡轮,大约二十分钟。交通卡就是乘船凭证。
海鸥与我们同行
冬天的芬兰堡
再看看夏天的样子
Vesikko 号潜艇
芬兰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用的潜艇。在冬季战争中, 它巡逻芬兰湾对抗苏联的波罗的海舰队。它们是最后的 U-II 型潜水艇。现在芬兰堡已成为博物馆。
Vesikko 号 内部
赫尔辛基大教堂
坐落于议会广场前的赫尔辛基大教堂是赫尔辛基最著名的建筑,绿色的拱顶十分醒目,无论在市区的哪个角落都能看到这座器宇非凡的乳白色绿顶建筑,因此也被称为“白教堂”
教堂由德国建筑师恩格尔(CLEngel)设计,所在地高出海平面80多米,在大海上远远就能看见,是对赫尔辛基的第一印象。大教堂在芬兰人心目中地位特殊。
教堂内部
仪会广场的纪念碑
乌斯别斯基教堂
芬兰人又称它为“教堂”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最大的教堂。 乌斯别斯基大教堂建于1862年。位于卡达亚诺伽半岛的山坡上,红色的主色调配上极其有代表性的洋葱顶。共有十三座塔,所有尖塔上的十字架都面向东方,象征和十二使徒,外形十分醒目。听说教堂内部的穹顶描绘着华丽的饰画与典故雕饰,具有浓郁的传统堂艺术风格。可惜我们到的时候沒开门。
岩石教堂
又名坦佩利奥基奥教堂,位于赫尔辛基市中心坦佩利岩石广场,由建筑师苏马连宁兄弟精心设计,是世界上唯一建在岩石中的教堂,也是赫尔辛基最著名和不可错过的景点之一。
站在教堂外,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岩石,看不到一般教堂所具有的尖顶和钟楼,甚至都注意不到教堂的所在,只有一个直径20多米的淡蓝色铜制圆形拱顶暴露在岩石的最上面。这是因为教堂修建于一块巨大的岩石中,将岩石挖开后于上方修建了玻璃顶棚,实现自然采光,而教堂的外墙就是岩石本身。
教堂入口设计成隧道,内部墙面仍为原有的岩石,整座教堂如同着陆的飞碟一般,非常奇特。屋顶采用圆顶设计,有一百条放射状的梁柱支撑,同时镶上透明玻璃,有了自然采光后丝毫感觉不到身处岩石内部。
很下巧,我们又没赶上对外开放时间
西贝柳斯公园
坐落于赫尔辛基市中心西北面,建于1945年,以此纪念芬兰音乐之父让·西贝柳斯的80岁诞辰。
西贝柳斯公园内的两座雕像是园内的最大亮点,最显眼的一座由600根空心钢管组成,呈波浪状排列,约有6.5米高,酷似一架巨型管风琴,风吹过之时,这架“管风琴”会发出悦耳玄妙的声音,与周边的花草树木交相应和。这座抽象派的雕塑作品由芬兰著名的雕塑家埃拉·希尔图宁设计,以此来表现西贝柳斯交响乐的精髓所在。这座管风琴雕塑亦已成为赫尔辛基的地标性建筑。
位于管风琴附近的第二座雕像是西贝柳斯本人的头像,于1967年西贝柳斯逝世10周年之际完成。这尊音乐的金属头像被镶嵌在一旁的红色岩石上,供人瞻仰缅怀。
除此之外,西贝柳斯公园也是休闲放松的好去处,园内绿树成荫,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下更是令人心旷神怡。
西贝柳斯本人的头像
基亚斯玛当代艺术博物馆
是芬兰国家博物馆的一部分,位于赫尔辛基市中心地段,西侧是国会大厦,东侧是伊利尔·沙里宁设计的赫尔辛基火车站,北侧是阿尔瓦·阿尔托设计的芬兰会堂。是由美国建筑师斯蒂文·霍尔所设计的。
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个艺术设计作品,远远望去就能感受到建筑的流线艺术之美,建筑内也是流线设计,通透的玻璃窗使得采光非常好。展览展出了许多芬兰的艺术品。
残障人通行道
模型
瓶子里装着不同香料
收存各种豆类的方法
用布带编织的艺术品
游客可以在帐篷里玩耍
玩累了趟在吊床上休息
赫尔辛基音乐厅
位于芬兰赫尔辛基市中心。音乐厅坐落在芬兰地亚大厦和基亚斯玛当代艺术博物馆之间,隔街相望的是芬兰议会大厦。在大厅里可容纳1704名听众。在整个建筑里还有5个可容纳140到400人不等的小厅。西贝柳斯学院的学生经常在这些小厅里排练和举行学生音乐会。
地亚大厦
大厦内的摄影作品
跳骚市场
赫尔辛基市场承载着这个城市古老的历史,这里有很多纹身店、古老的咖啡馆和酒吧;同时也是现今城市里最活跃的地方,跳骚市场生意兴隆,人来人往,十分热闹。
特色小吃
大约$10 一份,种类自选。两人勉强够吃,除了调料酱,没吃出什特别的味道
尽管味道一般,但来往的游客中不少人都会买上一碟,坐在露天桌前,边吃边欣赏周围的一切
小吃街很早就收摊,之后就是大扫除
看到这只吊在网上的鸽子,才明白小吃滩上空的网是用什么的
街拍
由于时间太紧,走马观花,一路沿街随拍。
到处都能看到的自助自行车租车点。很不错的交通工具,特别是这个城市不是很大,骑车游玩更自由。租金不高,记不得了,只记得租一周只是租一天的两倍价格
同心锁
波罗的海游轮行后记(二) 圣彼得堡
波罗的海游轮行后记(三)塔林
波罗的海游轮行后记(四)斯德哥尔摩
波罗的海游轮行后记(五)柏林
南美行
回忆南美之旅 -里约(2014年8月)
回忆南美之旅-伊瓜苏瀑布(2014年8月)
回忆南美之旅-布宜诺斯艾利斯(2014年8月)
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:
地图
地图(dìtú)就是依据一定的数学法则,使用制图语言,通过制图综合在一定的载体上,表达地球(或其他天体)上各种事物的空间分布、联系及时间中的发展变化状态绘制的图形。随着科技的进步,地图的概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,如将地图看成是“反映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形象、富豪模型”,地图是“空间信息的载体”、“空间信息的传递通道”等。传统地图的载体多为纸张,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电子地图等多种载体。地图是按照一定法则,有选择地以二维(2D)或多维形式(3D)与手段在平面或球面上表示地球(Earth)(或其它星球)若干现象的图形或图像,它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、符号系统、文字注记,并能用地图概括原则,科学地反映出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。现阶段地图的定义是:以一定的数学(Math)法则(即模式化)、符号化、抽象化反映客观实际的形象符号模型或者称为图形数学模型。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,将地球(或其他星体)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,使用地图语言,通过制图综合,缩小反映在平面上,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、组合、联系、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。